又是一年中秋。形似圆月、寓意团圆的月饼是中秋节的象征。今年,复旦出品的校名月饼销售情况依然火爆,一天可售出3000枚以上。 月饼热度的背后,承载无数情思。从生产到包装,购买到寄送,一枚月饼的旅程串联起食堂工作者、复旦学子和亲人朋友在中秋的同一轮圆月之下各自的情愫。 愿不同时空下的大家共赏花好月圆,千里共婵娟。
编辑 | 金雨丰 吴萌萌记者 | 戴淇烨 刘欣雨 邹佳祎文 | 邹佳祎
中秋将至的月饼热
中秋渐近,月饼的热度船高水涨,旦苑点心部的队伍也越排越长。9月17日的九点零五分,最后一节晚课的下课铃打响,人流涌出的光华楼归于沉寂,斜对的旦苑的点心部门口却是哗然一片。挑选的同学、排队的同学、两只手拎着三盒月饼七忙八乱的同学交杂在一起,拥挤地占满狭小的店铺,满溢到食堂中的过道。销量最大的是88元的月饼礼盒,里面是共有八枚月饼,外包装上五种颜色代表了五个书院。21级新生的小风选了这一盒印有复旦校景的礼盒,寄给了自己的初中老师。他是上海本地人,并没有其他异地同学的思乡情切。但对于一直关心自己的初中老师,他一直心存感激:“一是想告诉老师自己考上了复旦,二是要感念师恩。”| 月饼礼盒局部
同为新生,刘慧娴买了这款礼盒送给自己安徽滁州的父母。“没上大学的时候,看微博发现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生产的月饼,就一直希望自己以后上了大学也可以买。”她还曾和高中同学许下约定,以后考到不同的大学,要寄给彼此不同的月饼。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外地过中秋节,想念父母的同时,刘慧娴希望家人即便无法与自己团聚,也要在家平安、快乐、健康,“好不容易把我送走,就希望他们好好享受自己的人生吧。我自己也一样,和同学朋友一起度过中秋,感觉也很有意思。”来到旦苑购买月饼的还有从江湾校区赶来的同学。陈小雨是江湾法学院21级的研究生,她站在点心部的门口,手中满当当地挂着三盒买给家人的月饼。提到来旦苑的原因,陈昱霖说:“江湾那里的月饼都是从旦苑送过来的,每天要近中午才开始卖,且供货紧俏,很快就售完了。”
在购买月饼的长龙周围,还有负责分包月饼的阿姨师傅。他们面对的,是一垒又一垒待装盒的月饼,堆在餐桌,或是散落地面。每一垒由三四个篮筐堆叠而成,每个篮筐中有90枚月饼,量少的晚上有20筐,趋近中秋则涨到40筐,意味光晚上包装用以提供第二日早间供应的月饼就达3600枚。
重复性的操作之下,阿姨和师傅都分包熟练,手法敏捷:抓过一张纸壳,按压成一个立方体,封住底面,塞入月饼,最后盖上顶面,放入另一个空的篮筐,整套动作的完成时间约为三秒。
“包的月饼很多,但我自己也没怎么吃过。”马阿姨负责打扫旦苑食堂的卫生,晚上主动留下包月饼以挣一些补贴。她的家乡在扬州,今年准备独自一人独自一人上海过节。提到家人,马阿姨说:“想他们啊,但是外出打工有钱拿,过节通通电话,就算是回家了。家里人有月饼吃,我也不费钱买了寄回去了。”
临近中秋的前两天,月饼的需求量变大,工作任务相继繁重,每晚包装月饼的人手达到10名左右。除旦苑的工作人员之外,北区和南区的食堂员工也被调度过来帮忙。
杨阿姨在南苑食堂工作,下班后来到旦苑。“晚上我们一般要从七点包到凌晨一点,晚的时候要到两点,之后还要收拾好地面上的垃圾。”杨阿姨说,“第二天五点半,又要起床去南区工作。”回到家,她有时会带月饼给同住在上海的孙子和女儿,“小孩子嘛,喜欢吃流心的。”
其实,早在八月底,正式开学的日子还没到来,旦苑的月饼就已然整齐排列在货架上等待售卖。为了避免如去年一样成为月饼长队中的一员,20级本科生海带提前出击,买到了今年学校所有品种的月饼。海带有一个大她8岁的姐姐,⻢上就要举办婚礼。因为疫情原因,她没有办法回家亲眼⻅证这一时刻。“我想提前买到五颜六色的月饼,邮寄给姐姐,寄托对她以后人生的祝福。”她表示。19级研究生卢鹤也早早加入了购买大军。她从月饼销售初始就反复多次前往旦苑点心铺,购买散装或盒装的月饼,“前几周去的时候人很少,甚至无需排队。”吸取了去年供不应求的经验,今年,月饼销售采用提前供货的形式。“去年的月饼销售火爆,同学们排了很长的队也买不到,”点心铺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所以今年的供货日期提前,供应量相继增大。”
| 非饭点时间,点心铺柜台上摆放的礼盒
不同于一楼点心铺的广式月饼,旦苑三楼的苏式月饼在八月末还处于开发内测阶段。今年是三楼首次出售苏式月饼,在九月二日月饼正式推出前,已经在十余天内经过了十几次的试吃。20级本科生欣谷点第一次吃到它是在饭点上楼用餐的时在面条窗口看到了铁盘上排列的酥皮月饼。“十一点四十的时候,四种口味还都齐全,到我十二点半走时,月饼已经卖完了。”欣谷点说。售卖一空的月饼在五个小时前,还是后厨中等待加工的面团。两位广点师7:30到岗,开始和面做馅,至10点完成烤制。为了满足一天三百枚的供应需求,他们在下午会再次开工,从16:00工作到17:00。据食堂的李经理表示,四种月饼中,鲜肉馅的上海传统月饼受到较年长的老师和本地学生的喜爱。作为一个在长江边上长大的人,海带说,尽管现在市面上新型的月饼层出不穷,她最钟情的还是传统的苏式咸月饼。她喜欢圆圆白白的月饼上黑芝麻的飘香和一口咬下酥皮直掉的口感。而对于一些北方的同学,鲜肉月饼则是来到异地后新的体验和融入。卢鹤的家乡在河北保定,从小到大都习惯于甜口的广式月饼。研一时,她第一次来复旦过中秋,第一次尝到苏式月饼。异地口味带给卢鹤的是远离家乡的陌生,也是新的连结。“那是室友在黄浦区排了很久的队给我们带的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卢鹤回忆,“那次真的很感动,毕竟大家都是刚刚一起入学一起住。”
菜鸟驿站内外,手抱不同款式月饼礼盒的学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在门外停放的快递车旁,裹着月饼礼盒的快递包裹垒成了小山,等待着发往不同地方。20级国际政治专业的郭钰滢回忆道,旦苑月饼销售最火爆的那些天,会专门有快递小哥按照同学们在顺丰小程序上的寄件下单,来点心铺取走一盒又一盒月饼寄往不同的家乡。郭钰滢寄出月饼的目的地是家乡福建。大一刚来时,她因为对新环境的好奇没有那么想家,反倒是升入大二后有了中秋思乡之情。回忆中秋的月饼,郭钰滢忆起的是自己的童年和闽南特有的“博饼”习俗:“当时家里小孩多,大人们会准备一些文具玩具或者红包等奖品,聚在一起看小孩子玩,就图个开心。”
| 博饼,通过骰子投掷结果组合来决定参与者的奖品(黄钰茹供图)来自山东临沂的小石也用驿寄月饼的方式替代了从学校到家六个多小时的旅程。作为山东人,小石回忆家乡无论过什么节都会聚在一起吃饺子,月饼则是辅助。一大桌人围在一起一边吃团圆饭一边聊天是家乡中秋留给她最深的记忆。为了爱吃甜食的爸爸,她早早就购买了印有复旦logo的月饼邮寄回家。不过对自己六岁的妹妹,小石则开玩笑地表示要差别对待;“我不希望我妹妹吃很多月饼,她最近长胖了,要控制控制。”尽管寄送需求不断,菜鸟驿站提供的包裹仅限于袋子包装。为了避免月饼礼盒放在快递袋中加压到盒子边缘,海带周密考量,联系了校外的韵达快递用箱子包装寄给她姐姐的月饼。从上海到她的家乡江苏,只需4小时的车程,连快递的寄送都享受包邮服务,此时此刻,却成了相隔长江两侧,相望不相见的距离。这不禁让她想起在《卜算子》中看到的那一句“我住⻓江头,君住⻓江尾。”隐晦寄托思念与祝福的方式通过包裹传达。快递另一头的姐姐收到月饼后发了朋友圈,说自己最喜欢吃里面香芋雪媚娘流心的。“小时候总觉得家里⻓辈中秋节会带着我们回老家一起赏月这件事特别无聊。”海带感概道,“现在才明白中秋不在于吃什么月饼月亮圆不圆,一大家子人找一个契机聚在一起安安静静地聊天,就是中秋节最好的意义。”